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(記者陳建)中共北京市委12月22-24日召開十一屆六次全會。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部署明年工作時,大篇幅論述北京市經濟發展的新常態。他說,發展出題目,改革做文章。能不能適應新常態,關鍵在於深化改革的力度。改革要奔著問題去。要堅持問題導向,增強改革意識,做到哪裡有問題,改革就推進到哪裡。
  郭金龍說,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北京表現得更為突出和明顯。從速度看,北京是較早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的地區,2011年開始,呈現7-8%的中高速增長;從結構看,北京已經確立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消費為主的需求結構;從發展的動力看,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,科技創新、文化創新已經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。
  他要求北京市黨政官員,新常態下,必須正確看待經濟增長問題。一方面,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,解決城市發展中突出問題,都必須有一定的發展速度做支撐;另一方面,也不能把增長速度定得偏高、看得太重,以致延緩疏解功能、調整結構、治理污染、深化改革的進程。
  郭金龍提出,保持經濟平穩增長,要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。當前,個性化、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。在養老健康家政、信息、旅游、住房、綠色、教育文化體育等六大領域消費中,北京都具有比較優勢。北京要積極適應居民消費特點的新變化,著力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,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、健身、健康、醫療等服務機構,滿足百姓多層次、多樣化需求。
  在增加有效投資方面,郭金龍說,北京有一批重大項目,基礎設施建設、環境建設等投資需求大,而社會上的資金也充裕,關鍵是要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,打通社會資本進入的通道,用經濟杠桿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,促進補“短板”、調結構,增加公共產品供給。政府投資要繼續向重點領域傾斜,把財政資金、發改資金捆綁起來,發揮實際投融資平臺作用,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、環境保護、棚戶區改造、城鄉結合部治理的投入。
  郭金龍說,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,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、做優增量並舉。北京要主動適應這種新變化、新趨勢,扎實做好調結構的加減乘除法,促進三次產業內部結構的深度調整,加快形成“高精尖”經濟結構。
  目前,北京市服務業的比重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。但郭金龍認為,北京服務業的質量和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,引領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的現代服務業要加快發展,那些大城市離不開的傳統服務業也需要提質升級。要通過簡政放權和放管結合改革,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,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。要支持連鎖、品牌經營,著力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。要把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機遇,加快發展信息產業新業態,促進雲計算、物聯網、移動互聯網等融合發展。
  他說,北京的科技文化創新、城鄉一體化、環境治理保護、城市建設改造、居民生活服務等方面,新的需求早已形成,如果能夠進一步激發出來並拉動供給,就會形成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。發展和培育新的增長點,一是市場要活,二是創新要實,三是政策要寬。
  他說,結構調整的原動力在於創新。北京集聚了全國最密集的科技創新資源,大力推進科技創新,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多做貢獻,北京責無旁貸。
  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,郭金龍提出,北京要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、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、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、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,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、有利於創業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。要完善軍民融合創新機制,加強與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加快人才特區建設。
  在文化創新方面,郭金龍說,北京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和文化產業政策的促進作用,用好文化創新專項資金、產業投資基金和金融杠桿,搭建文化創新服務平臺,加快重點園區建設,促進文化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。
  郭金龍說,發展出題目,改革做文章。能不能適應新常態,關鍵在於深化改革的力度。改革要奔著問題去。破解北京作為超大型城市當前面臨的人口、環境、資源等問題,沒有現成經驗和做法可依,只能依靠深化改革。要堅持問題導向,增強改革意識,做到哪裡有問題,改革就推進到哪裡。(完)  (原標題:郭金龍縱論北京經濟發展新常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i13eiwg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